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孩子瘦巴巴,中醫有辦法

〖中醫常見問題衛教文章系列〗


201503 自家餐桌  「媽媽,再來一碗!」




孩子瘦巴巴,中醫有辦法




醫師,你看看我這個小孫子瘦巴巴的,在班上是最矮小的,吃飯都挑食,每次吃飯都說吃不下⋯⋯。醫師有沒有那種「開脾」的中藥啊?⋯⋯



這個場景在中醫門診很常見到,帶著孩子/孫子走進診間的家屬,總是一臉擔憂,就怕孩子長不大。


您,也有這樣的困擾嗎?


一般來說,小孩子食慾不振的狀況,要從兩個角度切入處理:
(1)大部分都是跟平日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相關;
(2)只有少部分的小孩子需要中醫的幫忙。


重點先整理在這裡~

飲食生活調整:
1.三餐定時定量好,過多零食不恰當。
2.食物均衡不偏廢,減少營養品補充。
3.睡眠時間要足夠,晚睡生長激素減。

專業中醫用藥:
1.脾運失健
2.脾胃氣虛
3.胃陰不足





【一、飲食生活調整】


在門診中,我會花很多時間跟家屬一起來好好了解小孩子的飲食與生活方式。重點不外乎以下三點:


1.三餐定時定量好過多零食不恰當


很多家長一開始因為小孩子正餐吃不多,而小孩又常在非正餐時間喊肚子餓,所以就在這種時間讓小孩吃進了零食甜品,久而久之,在惡性循環下,小孩往往因為零食攝取過多而正餐食量下降,甚至正餐都不吃。


另外一種狀況則是為了讓小孩行為乖巧不吵鬧,往往以零食當作鼓勵獎賞,一旦過量,正餐時間又都吃不下了。


其實,零食甜品往往都會阻礙小孩生長發育,其成份多是人工合成原料,除了營養不足以外,過量甜食容易造成脾胃運化失常。所以,要「開脾」,就要先把過多的零食甜品拿掉,建立孩子在正餐時間吃飽的習慣。



2.食物均衡不偏廢減少營養品補充


門診中最常聽到家長抱怨小孩都不吃青菜,少部分也會抱怨小孩不喜歡吃肉,所以不長肉等等。

很多爸爸媽媽們在辛苦準備的了一桌子菜餚後,看到小孩都不吃,心裡自然非常氣餒,漸漸的只煮孩子們愛吃的食物,因此營養份的攝取開始失衡,甚至,有的家長開始為孩子準備營養補充品、健康食品,希冀額外的補充孩子們缺乏的營養。


其實,最好的營養來源還是食物,均衡的食物營養攝取比額外的健康補充品更為理想。


曾經有門診的小病患在學齡前就出現性早熟的徵象,抽絲剝繭後才知道原來平日家長都給予的額外蛋白素補充,這下子營養補充品反而造成副作用。


另外,我也建議家長們利用小遊戲激發孩子們的食慾,


例如:利用空心菜的菜梗當吸管,或是拿青江菜(又稱湯匙菜)的菜梗當湯匙喝湯等等。另外,鼓勵小孩一起參與煮飯的過程,讓他們處理簡單的備料,激發對食物的興趣。許多孩子們都在回診中都很開心的跟我分享他們開始享受吃青菜的過程。



201503 自家餐桌   「媽媽,我是大象!」



201502 怪獸森林露營   兩個小孩負責晚餐菇類的備料,不亦樂乎~



3.睡眠時間要足晚睡生長激素減


現代父母工作時間延長,小孩課後安親班、補習班才回家,再加上升學壓力功課繁重等因素,小孩子上床睡覺時間不斷延後。


其實,孩子能夠正常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依賴於人體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的分泌集中在晚上,尤其是晚上10點前後是分泌的高峰,而且必須在熟睡的狀態下才能大量分泌。


因此,建議家長們把握生長激素分泌的時間點,讓孩子提早在9點就寢,提供黑暗而安靜的環境,才能讓孩子在熟睡中得到生長激素的幫助,達到「一眠大一寸」。



【二、專業中醫用藥】



面對食慾不佳的小病患,中醫師的確是從「脾胃」的角度下手,達到「開脾」的效果,可以促進食慾、促進消化吸收。常見情況有以下三種類型:


1.脾運失健
     體型瘦小、吃多一點就容易喊肚子痛、腹脹、噁心感。


2.脾胃氣虛:
     精神差、臉色偏白、怕冷、容易反覆感冒 、大便不成形。


3.胃陰不足:
     精神很好,但是吃得少,常有口乾、口臭、便秘、
     睡不安穩等表現。



中醫師在詳細的診察後,會根據小病患的狀況給與適當的中藥藥物調理。這部分的中醫用藥就不在此詳述。


建議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在家中除了定時給小孩子服用藥物以外,一定要配合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的調整,才能有良好的成效。


一旦建立了正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藥物的角色就越來越不重要,自然能「不藥而癒」,「頭好壯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